朱东华:行业垂直互联 加速工业发展

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朱东华 |
下面由我来做最后的会议总结,并宣布此次峰会的倡议书。
今天我们听取了各位来宾的发言。朱先生的致辞提出了几个重塑行业创新的重要思路,一是号召制造业为重点行业领域加快构造互联网平台,夯实基础,这是互联网的重大特征,二是充分聚集行业资源,打造极致共享的创新生态。
第二个方面,为行业量身提供融合创新模式,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为各类的创新主体提出专业化的支撑服务。三,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人才资源,利用教育、培育,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创新道路。我们朱工站得高,也从工程的角度把要点说得很清楚。
来自上海经信委的李主任从信息化、服务业从社会转型与工业的关系做了深刻阐述。他提出让制造业、信息业、服务业、城市化这四个圈子融合构成新业态,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接下来,金雁教授和视觉艺术学院的德百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际互联网北美区域总监等大会嘉宾,分别从互联网在知识服务体系上对行业的推动、互联网未来世界蓝图、行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等方面对我们行业垂直互联网做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另外,在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的讲话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特别强调了知识资本的概念。工业化以来,我们最早是对资源比较看重,比如矿场、石油,大家愿意投资。后来是产品技术,PE、VC、天使基金也重视这块。之后向哪个方向发展呢?应该是对科学家、对人、对科学群体的投资,对协同化群体的投资可能在未来更重要。这也应该是行业投资垂直互联网的精髓之一。
随后,德稻集团董事长的演讲主题也非常鲜明,他首先提出创新的本质是人才、机制、资本这三种要素的结合。他特别强调这三个不能变,人是第一位,机制是第二位,资本是第三位。他认为,原来重视资本的投入架构,在现在的产业发展中是格格不入的,实际上隐含的是对西方重资本投入方式的批判式反思。这也是全新的思想。中国今后建立自己的行业新体系,要将整个市场、多重生态系统连接起来,绝对不能封闭,要开放,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李董事长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从他聚集了500个德稻大师这一举动,我们也能感觉到,是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全新思考。
今天下午的讨论非常热烈,四个分论坛上所有专家踊跃发言,观点非常丰富,对于行业互联网跟技术融合的主题碰撞出了非常精采的论点。比如说金教授这组,对目前的技术跟互联网融合提出了八种方法。我所在的智能硬件组,既有对这个系统向前推进的问题,也有大家认同的共识。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产品使用者进行快速迭代,就可以很快地把产品未来的趋势看得准,减少资源浪费。
接下来,几位主讲嘉宾从他们的工作实践、各行业的角度对行业互联网,德稻全球创新网络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宋博士,他的一张PPT是从天使到VC再到PE,投资各阶段的“死亡率”图表。这样触目惊心的死亡率很可能在以后会变化,比如建立行业互联网后,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的穿透力、大数据介入,很可能这个曲线会有新的变化,甚至可能是上升的。杨海成教授非常有体系地提出了“智业”的观点。在工业生产线,各种配件从不同的节点进入自动化体系,制成汽车。通过智业,不同节点的创新主体可以对项目需求、创新的idea做出最低成本、最有效率的贡献。各位嘉宾的思想火花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位参会者都是非常好的启示。
(作者系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标题系编者所加,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